当前位置:首页 >> 娱乐 >> 正文

加入收藏

设为首页

从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中发掘“工匠精神” 50篇优秀论文获奖

发表于:2016-11-17 来源:辛集网 点击:
AKB48传第6人下海拍AV 被讽“女优 教育部:体测成绩将入档作为升 87版《红楼梦》-板儿-李玥传因
来凤男生夺湖北体育类高考状元 老人带着女婿儿子一家三口轮班 28省份公开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最
6名枪杀索南达杰嫌犯自首(组图 黄健翔助阵“大话足球” 清洁工写真像闫妮 老公眼睛睁

参会专家学者与部分获奖论文作者合影。记者安立 摄

荆楚网消息(记者安立、视频记者刘申)10月21日,“发掘与弘扬中国工匠精神”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荆州古城召开,国内百余专家学者聚集一堂,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发掘传承工匠精神,深度解读被誉为“中国工匠精神之魂”的“楚匠精神”。当天50篇优秀论文获奖。

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发掘、传承并创新工匠精神,今年7月份开始,民建中央宣传部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、荆楚网、荆州市委宣传部、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、九头鸟文化公司联合开展了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发掘传承工匠精神”征文活动。经评审,共有50篇论文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论文,其中一等奖5篇,二等奖10篇,三等奖20篇,优秀奖15篇。

共有50篇论文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论文。记者安立 摄

在当天的学术研讨会上,9位获奖论文作者与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。“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之后,上升为对生命真谛的一种体验,从工匠成为大师。”毕节市委党校讲师曾美海认为,除古代工匠对“手艺”的热爱和专注,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态度外,“道技合一”是古代工匠精神中最基本的内涵,而“技”是上升为“道”的必由之路。他还坦言,相对于贵州“夜郎文化”,楚文化更能体现、代表工匠精神。

“外求诸人,博采众长;精于作业,乐于奉献;内求诸已,独具一格;心无旁鹜,持之以恒。”汉口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王凡接受荆楚网记者采访时,则多次提到,创新、奉献、开放包容、精益求精是“楚匠”独具特色的“郢匠精神”,“楚国从向天子进贡时拿不出像样的礼品,到几百年里迅猛发展,这和工匠精神息息相关。”

获奖论文作者与参会专家学者现场交流。记者安立 摄

一等奖论文《从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中探析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》的作者,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焕成研究发现,当代青少年们对“去当技术工人”持忽视态度,而当下整个技术工人阶层社会地位不高,薪资待遇偏低是主要原因。

“中国是制造大国,却不是制造强国,因为中国的制造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、工艺水平,而这就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产业工人。”刘焕成表示,德国青少年从职业院校学毕业后,可以成为工程师、技术专家,而与之相比,中国青年更愿意“坐办公室,做管理层”,也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当“现代工匠”。

“发掘与弘扬中国工匠精神”学术研讨会现场。记者安立 摄

推荐阅读

(此网站为您推荐以下文章供您阅读。)

电话热线:010-83838389

医院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桥北双泉堡甲4号

版权所有(京)ICP备06056309号-1 京卫网审[2013]第 1024号